XX县突出重点补弱项推动现代种业提质增效
一是实施“生产链”稳固工程。投资1.5亿元,全面实施“五化”基地建设工程,每年依托隆平高科、中种国际等县企共建“五化”制种基地1.5万亩,至2025年县企共建高标准基地达到 7.5万亩以上。每年选择 2.5 万亩节水灌溉基地,通过实施地力提升项目,改善盐渍化程度,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土壤环境良好、产得出、质量高的目标。
二是实施“加工链”铸牢工程。投资2.25亿元,提升种子加工能力,全力扶持隆平高科等企业在XX建设种子加工中心,示范提升种子加工能力。扶持县内中种国际、三北种业等带动能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种子企业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示范生产线,在满足企业自身需求基础上,开展种子代加工服务。
三是实施“服务链”完善工程。投资0.5亿元,推进种子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扎实开展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着力打好社会化服务基础。围绕玉米制种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一站式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保姆式”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县企合作加快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
四是实施“创新链”拓展工程。投资0.4亿元,开展种业科技创新行动,争取“科创中国一带一路”种业创新研究院相关项目落地,扶持隆平高科、三北种业等企业开展新技术研发攻关,在雄性不育系培育、机械化去雄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先正达(中国)加大种源繁殖基地、综合抗性鉴定平台建设,强化品种抗逆及抗极端气候测试,确保品种正本清源。
五是实施“供应链”创新。投资0.3亿元,配套更新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备,提升种子质量检测保障能力,年均检测样品2000 份以上;与中国电信集团合作,利用3S、云计算、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构建春播、夏管、秋收、冬运等全程可追溯的种子数字化监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基地生产全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