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围绕“一轴四区”“一带四路”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培育壮大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高原夏菜、设施果蔬、草畜等特色产业,绿色产业种植面积达80万亩。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海升一期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生态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二期4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兴林富民行动,建成海升千亩樱桃种植示范园、六坝优质梨基地等特色林果1万亩。新建高标准水肥一体化项目16个,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实施“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项目,不断提高优质绿色粮食产品供给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1.5%。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六大产业发展农字牌扶贫车间,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落实新建中药材初加工作坊18个。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全力抓好万德福脱水蔬菜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3%以上,着力打造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争引贮藏烘干设施建设项目,落实马铃薯贮藏窖35座,组装式冷藏库7座,不断提升农产品增值水平。
三是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重点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十强、百佳、千扶”合作社培树活动,全县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4家。先后举办全县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培训班和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培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92人、专业合作社辅导员54人,指导完成合作社规范运营整改7个,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水平。大力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扶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四是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产品追溯示范平台6个以上。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10个以上,新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5个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深入实施“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探索推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商标品牌”联合创建,做大做强“XX紫皮大蒜”“XX板蓝根”“XX食用菌”“XX羊羔肉”“XX苹果梨”等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