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多措并举推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快速发展
去年以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决策部署,立足丰富的荒漠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以发展食用菌、设施果蔬、水产养殖等为主攻方向,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先后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1.6亿元,引进外地企业8家,培育扶持本土企业23家,带动全县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6万亩,培育“遇仙桥”“银先葡萄”等优质农产品品牌12个,逐渐形成“北部沿山设施果蔬板块撬动、中部沿河特色果蔬和食用菌拉动、南部沿山特色果蔬与养殖业互动”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产业布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一棚增收一土兴工一山促游”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心编制戈壁农业发展规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一个产业园区、三条产业带、六大特色基地”的戈壁农业发展格局。先期规划建设的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区,入驻食用菌企业3家,建成双孢菇菇房2栋50间,工厂化姬菇生产车间10座,姬菇生产大棚 200座,菌包生产线1条,已采收双孢菇4550吨,产值达5000万元,产品销往上海、新疆、成都等地,并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国外,集菌种扩繁、原料发酵、袋料生产、产品回收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引进戈壁农业企业1家,建成连栋温室大棚130座,已栽植冬枣、葡萄、樱桃西红柿等新品种,新建170座日光温室正在进行钢结构主体安装,6座棚均占地面积20亩保温联栋温室智能化生产厂已动工。引进水产企业1家,建成设施化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已投放鲈鱼鱼苗3万尾,黑鱼鱼苗1.5万尾。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精准招商引资。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累计投资4.31亿元,建成“两纵两横”井字形主干道路及支线道路28.9公里,敷设供排水管网53.1公里,高低压线路6.9公里,建成日处理污水6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1座,配套供热供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持续开展林网绿化、污水管网等配套,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优质建设主体投资兴业,北京海牙科技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项目,甘肃嘉禾生态农业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设施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公交四局、中航旅、甘建投等企业计划发展食用菌产业。
三是创新融资模式,助推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省市扶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对园区内发展设施农业和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盘活国有或集体未利用土地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企业缴纳的每亩6000元的土地出让金除上解部分和政策性计提外,剩余部分通过债权投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2018年以来共计投放债权资金2230万元,落实政策扶持资金592万元。整合农村“三变”改革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农村脱贫攻坚资金1303万元,集中投入入驻园区的4家企业,采取财政投入折股量化、扶贫互助资金参股分红等方式,为全县7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分红412元,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水平。依托涉农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施的示范推广。按照“良种良法到田、技术措施到人”的要求,建设占地50亩的农林牧科技示范园,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戈壁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模式,走产出高效、产品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依托生物工程技术,大力推广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菌渣为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和基质标准化加工,建成年产蔬菜种苗500万株以上的工厂化育苗中心4个,年处理5万吨尾菜废弃物的尾菜处理生产线一条。全县11个养殖场和5个有机肥企业粪污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成有机肥生产加工生产线3条,年生产加工生物有机肥达到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