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补短板强弱项决战脱贫攻坚
XX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全面排查,聚焦脱贫攻坚短板弱项下功夫整改落实,着力落细落实“一户一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系统排查问题,“钉钉子”抓整改。坚持举一反三、点面结合,对照2018年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4个方面30项具体问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指标,围绕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健康扶贫、安全饮水、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组织各镇、各部门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围绕排查出的4个方面19项具体问题,逐个剖析原因、谋划整改办法,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督办单位、责任单位、配合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建立起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总揽抓,分管负责人直接抓,行业部门牵头抓,各镇党委、政府主体抓的整改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周报告制度,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确保了问题整改无遗漏、全覆盖。目前,19项具体问题已整改完成15项,下剩4项问题正在加快整改。
二、全力冲刺清零,“过筛子”促落实。通过盯任务、盯时限、盯责任,推动“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一个一个彻底解决,任务一项一项全面完成,确保“3+1”冲刺清零行动取得实效。教育扶贫方面,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制度和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库,全面精准落实278名建档立卡未脱贫家庭在校学生从学前到大学阶段各项资助政策,对其中因残疾、因重大疾病等无法入校就读的14名学生,采取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健康扶贫方面,为下剩的1747名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6318名脱贫不脱政策人员全部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动员7734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社会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报销政策,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畅通贫困人口医疗报销绿色通道,实现了随到随就医、随诊随报销。住房保障方面,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清零”行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住房安全鉴定工作,在未排查出危房的情况下,对存在隐患的住房建立信息库,实施动态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来水入户率和饮水安全标准同步100%的基础上,投资2700万元实施的7项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即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安全饮水将更有保障。
三、实施政策倾斜,“送梯子”促增收。在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类专项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从新增财力和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脱贫攻坚。加大国家和省、市关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财政资金争取力度,集中向脱贫攻坚倾斜。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重点用于解决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问题。在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试点任务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变+贫困户”发展模式,为775户未脱贫户配股500万元,按6%连续分红三年,每户每年分红达412元。出台“扶贫车间”财政奖补政策,建成“扶贫车间”9个,吸纳93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创新小额产业扶贫贷款政策实施方式,加大“借母还羔”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力度,为68户贫困户落实每户6000元补助政策。进一步放宽互助金发放政策,着力推动互助资金发挥效益,每个村3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实现全部放款,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需求。
四、分类精准施策,“梳梳子”保脱贫。精准对接“一户一策”产业发展计划,在重点发展精品玉米制种、蔬菜、牛羊养殖、林果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壮大食用菌、甜叶菊、小杂粮等产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夯实产业增收基础。根据贫困群众的个人条件和发展意愿,分类制定帮扶计划,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全力帮其脱贫增收致富,对有发展种植需求的244户,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制种、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对有发展养殖需求的292户,引导扶持发展肉牛、肉羊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对有培训需求的65户,大力开展以家政服务、手工编织、旅游服务、园林绿化为主的就业培训;对有劳务输转意愿的315户贫困劳动力,积极联系省内外企业和“扶贫车间”务工增收;对脱贫难度最大的54户贫困户,每户确定1名科级干部,并安排省市驻临单位和县内部分企业采取“多对一”的方式进行帮扶,同时县财政为每户增资配股1—2万元,入股食用菌产业园实现分红增收,确保今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