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探索农村党员档案管理新模式
一是集中整理,把好档案材料“内容关”。按照“一人一盒一编码”的原则,对现有农村党员档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理,重点对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发展党员公示情况报告、政审材料、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思想汇报材料、转正表决结果、转正公示报告等常规性材料进行整理,统一印制党员档案整理模板,编制标签、索引,对档案整理进行规范要求。同时,对档案材料不完整的,本着“能找则找、能补则补”的原则尽量补充完善,确保党员档案材料内容详实。共整理规范党员档案5000余份。二是完善机制,把好档案管理“规范关”。各乡镇统一建立农村党员档案室、配备党员档案资料柜,充实专职档案管理员队伍,健全档案收集登记、管理归档、保管保密、调档查阅、档案人员管理制度,做到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工作长效化。每发展一批党员,每接收一名党员,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善相关手续,归入相关党支部进行管理。乡镇党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核对,年底进行一次装订或整理,确保农村党员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三是齐抓共管,把好档案移交“手续关”。建立“组织部门—基层党委—基层支部”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指导督促,基层党委整理汇总,基层支部信息收集。缩减档案归档时间,实行“三日工作法”,即对档案材料缺失的,要求支部三日内完成党员个人信息收集;对档案材料无法补齐,需对个人身份进行认定的,要求党委三日内完成党员身份审核;对个人身份无法确认,档案材料难以补齐的,组织部门三日内确定指导意见,做到档案材料内容完备,归档及时。目前,已补充党员档案1000余份。四是落实责任,把好党员档案“督导关”。实行“季度督导、年度检查、问题通报”农村党员档案定期督导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每季度组织专人对乡镇党委农村党员档案材料归档及转入党员档案情况进行督导,同时,把开展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县农村党员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