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阳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组织提力,打造振兴“强引擎”。通过单建、联建等方式,把支部建在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产业链上,提升党组织有效覆盖。深入推进“支部+电商”党建富民工程,通过组织推动“+”、村干带头“+”、党员示范“+”,让“互联网+”成为富民的有效手段。建立月度巡诊机制,实行强村党支部和弱村党支部“结对联建”,深入开展“脱弱摘帽”竞赛活动,强力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
队伍提能,培养振兴“领头羊”。实行村干部优选优储优培“三优”提质计划,将765名政治素质好、发展本领强的人员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深化“富民书记”培养工程,设立200万元“富民领航奖”,分层举办村书记乡村振兴论坛,开展支书领头调结构、带头送岗位、牵头抓生态“三大活动”,全县村书记领办创办各类项目378个,带动群众就业1万余人。先后分两批招引“返乡兴村新村干”452名,加大转任力度,拓宽“永久牌”村干部源头活水。
资源提效,拓宽振兴“致富路”。推行异地置业、土地存量盘活、新能源增收“强村三项”试点工作,整合扶贫资金建设扶贫产业园标准化厂房5万平米,盘活存量土地845亩,建设屋顶光伏发电项目3个,实现34个经济薄弱村增收。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专项行动,清理不合理不合规合同168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1200万元。整合县域高层次人才、科技镇长团、乡土人才等资源,建立“乡村振兴人才超市”,辐射带动扶贫项目12个,帮助2000余户贫困户脱贫。
治理提档,增强振兴“获得感”。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五小工程”,即构建“小村红网格”,创新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帮“三有三必”群众工作法,打通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用好“小村监事会”,围绕事前参与决策、事中参与监督、事后参与评议,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规范“小村微权力”,制定出台村干部18项“微权力”标准配置和“负面言行清单40条”,厘清“微权力”边界。推行“小村说事日”,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解群众疑、带群众干,推动乡村和谐善治。开设“小村学习堂”,组织干群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学习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乡村风尚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