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从素质提升、过程推进、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引导、帮扶村书记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领头雁”作用,调好调优农业结构。
抓素质提升,促“能领会调”。坚持把村书记素质能力作为领头调好农业结构的重要前提,通过实施县乡两级“集中培训”、外出观摩“取经培训”,依托电教等现代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示范农业基地进行“实地培训”等方式,为村书记“充电加油”。同时,县委组织部联合县涉农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筛选30名技术专家、创业典型、“红色电商达人”以及“土博士”、“田秀才”等组建“支书领头调结构”导师团,导师团划分为设施农业、果树栽培、畜牧养殖、温室大棚4个服务小组,服务小组对应加入全县4个“支书领头调结构”微信群,采取“线上”实时提供政策咨询,“线下”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线”技术指导,着力解决村书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抓过程推进,促“快领速调”。坚持项目化管理、过程化推进。专题召开全县推进“支书领头调结构”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全县面上的农业结构调整和“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按月排定活动计划,每月明确2至3个工作主题,稳扎稳打进行推进。对照“四减四扩”目标和“五化”任务,要求村书记结合村居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制定村居农业结构布局调整四年总体计划和2017年推进方案,明确具体实施项目和推进计划,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县委组织部按照一张分布图、一个项目库、一张进度表的“三个一”模式,建立“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反向销号”机制,对按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实施的及时销号,对进展缓慢、没有达到序时进度的及时提醒警示,并督促整改。目前,已建立入库项目435个。
抓考核奖惩,促“真领实调”。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制定 “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专项考核细则,将“支书领头调结构”项目纳入村级工作实绩考核,并作为基层党建责任落实季度巡查观摩,每季度分片组织乡镇组织委员和村居党组织书记观摩村居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先进的发放奖补资金,落后的进行会议表态。强化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的引领示范作用,将“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作为村级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书记,将在每年表彰先进村居的基础上,单独表彰一批“农业结构调整好支书”,同时推荐给市委进行表彰。对消极懈怠、推进不力的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倒逼村书记“真领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