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构建“三单”科技赋能体系,精准破解产业升级痛点,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需求牵引—协同攻坚—长效蓄能”闭环生态,为县域破解“产业低端锁定、创新资源匮乏”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立足靶向需求、精准赋能,开展清单式培训。聚焦企业共性需求与个性短板,以产业链全景调研为基础,建立覆盖“设备适配、原料优化、工艺改进、人员技能、创新管理”五维需求的动态清单库。通过“主题实训+实战拉练”模式,针对薄膜材料、精密压铸等细分领域,设计“微缩产线”模拟研发场景,提升技术人员实操能力,举办新能源组件装配比武、乳品检测标准化竞赛等,以赛代训激发技能升级,联合省产研院开设“技术经纪人特训营”,帮助企业对接高校成果转化渠道。围绕技术攻坚、技能竞赛、资源对接,累计开展30余场专项活动。
锚定技术痛点、协同破题,深化点单式攻关。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卡脖子”问题,构建“产业需求众筹—资源矩阵支撑—成果全域共享”的联合科研生态。由产业链联合党委牵头,依托斯迪克、东磁新能源等链主企业研发需求,分类组建“OCA功能薄膜研发”“新能源汽车超大型一体化压铸工艺攻关”等8个科技攻坚联合小组,打通“需求梳理—资源匹配—揭榜挂帅”全链路。创新实施“众筹科研”机制,企业根据研发痛点“点单”标注优先级,联合党委整合南京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12家产学研主体“接单”破题,建立“项目进度周报、资金分段兑现、风险共担激励”推进规则。目前,累计开展跨学科联合攻关21次,形成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76%,带动链上企业年新增产值超3亿元。
围绕前置育才、链动生态,实施订单式储备。瞄准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储备池。实施创新项目牵引、联合创新中心共建、人才订单定制三大工程,联合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武汉大学智能制造团队等,落地新型材料、智能装备等9项创新项目,推动产业技术代际突破。与斯迪克、东磁新能源等链主企业共建功能性涂层材料中试基地、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等,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为链上企业定制“工程师—技术员—操作工”三级培养体系,校企联合开设技术专班,累计输送技能人才400余名,动态储备青年后备人才3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