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引领力。立足我区“江苏生态大公园核心景区”的战略定位,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宿城“2+1”主导产业、创新创业、电子商务等非公经济和律师协会、志愿团体等重点社会组织,深入开展“红雁”领航行动,构建“党(工)委+红雁工作室(站)+两新组织”工作模式,形成由党(工)委领导,依托红雁工作室(站)党建资源,指导联系“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促进发展,为“两新”组织的运营发展凝聚力量。先后在新区青创魔方、宿城区创业孵化基地、市律师协会宿城分会等“两新”组织,在运河港产业园、激光产业园、埠子镇等“两新”组织主要聚集地,建立“红雁”党建工作室(站)3个,派驻“红雁”党建指导员6名,“红雁领航”行动覆盖面持续提升。
二是提升续航力。持续从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聘党务工作能力强、服务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党务干部,充实“红雁”队伍力量。分行业领域,以“红雁”党建工作室为单位,聚焦党员发展、党组织关系转接、“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组织活动开展等基础工作,举办“两新”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提升党务干部工作能力水平。完善“红雁”工作室考核办法,细化“红雁”工作室在活动开展、工作落实、联系指导、党员发展、党组织孵化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红雁”工作室管理服务“两新”组织党员和指导培育孵化党组织的作用。
三是发挥聚合力。结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施“融领工程”,以十项行动为抓手,以党组织为纽带,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贸企业、社会组织等驻街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同开展牵手共建活动,实现党群联建、资源共享、服务互惠、融合共赢。先后在幸福路商圈、西湖路商圈建立党建联盟,整合各成员单位资源,搭建共建共享共商共议共促发展平台。各街道社区积极主动与驻区单位联系,共同开展共建活动,先后涌现了左右手文化、恒佳企划、兴星志愿服务队等优秀“两新”组织,培育了邻里驿站、文三水、青壳志愿、暖爱微家+等党建品牌,凝聚多元力量,共促社会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