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部分村干部不优、不干、不正问题,泗阳县突出抓选育、建载体、优机制、立规矩,着力建设一支能为善为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抓车头盯源头,解决村干部不优问题。聚焦“车头”,实施素能提升“强雁工程”,落实村书记双重管理六条规定,将村书记队伍纳入全县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县乡联动举办“富民论坛”235期。聚焦“源头”,实施村干部梯次培养“薪火工程”,采取“三荐两评”方式选拔950名村后备干部、155名村后备书记,公开选拔452名本土大学生到村任职,全县共有44名新村干由挂职转任职、其中14人走上村书记岗位,累计创办富民项目287个、辐射带动13600余名群众创业就业。
搭舞台摆擂台,解决村干部不干问题。发挥支部引领、支书领头作用,组织实施“强村三项”试点,出台“红创贷”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富民领航奖”150万元,推行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帮“三有三必”群众工作法,实施“小村说事日”制度,用好“小村监事会”,推动干部下沉一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围绕富民主题,开展村级“三比三赛”活动,通过比发展、赛增收富民,比产业、赛兴业壮村,比服务、赛固本强基。
重防疫强免疫,解决村干部不正问题。制定村书记职责清单16条、村干部负面言行清单40条,划定履职主线、干事底线、纪律红线。梳理村干部“微权力”清单,统一编制涉及财务、低保、医疗、养老、征地等18项村干部“微权力”运行清单,明确权力事项名称、实施主体、操作流程及配套制度,为村干部规范用权划定边界。注重村干部日常监管,建立联审联查机制,去年以来共清理不胜任现职村干部3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