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洪县精准施策抓实党员教育提质增效,聚焦“阵地建设、师资配备、形式创新、学用转化”四个方面,不断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整合多方资源,夯实党员教育“压舱石”。深挖红色教育教学资源,将红色大王庄、雪枫墓园及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等50余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串点连线成片,构筑辐射全县的党员教育“红色矩阵”。因地制宜在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政治生活馆等设置党员教育“微阵地”,把党课课堂搬到党员身边,实现基层党员“家门口式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学习、共同观影、银发讲堂、知识竞赛等多样化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激活党员教育“红色基因”。
做优人才储备,育强党员教育“排头兵”。组建党员乡贤和青年党员志愿者讲师队伍,开展党员干部上讲台、支部书记上党课等各类理论知识宣讲活动450余场次。培育乡村振兴专业师资,建立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电商销售等领域人才队伍,为党员教育教学储备先进模范、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等150余名,分类组建农业技术指导队,开展水产养殖、林果种植、电商培训等知识讲座120余场次,为基层一线“传经送宝”,推动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
创新研学模式,拓展党员教育“新路径”。结合泗洪县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洪泽湖渔鼓、半城刻纸门花、天岗锣鼓等集参观和体验为一体的非遗传承教育阵地,制定“接地气、有人气”的特色化教育培训,创新开展“非遗”党课,让非遗文化“软”实力成为振兴发展的“硬”推手。创作《彭雪枫的“三件宝”》《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淮北抗日烽火岁月》等专题片,开发“共产党员好榜样”“雪白千里 枫红万年”等现场实境党课,完善《拂晓报》印刷、重走铁军路、湖上木船行进、吹响集结号等5大类20个特色体验项目,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田间地头、党员心头。
搭建学用桥梁,激活党员教育“新动能”。立足特色林果、水产产业发展,培育缤纷泗洪小龙虾产业化联合体、红色文创电商园培训等产业富民增收课堂,组织开展“田间课堂”“小院讲堂”“车间学堂”300余场次,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集中培训由室内向室外延伸、由“灌输式”讲授向“情景式”教学转变。发挥多媒体优势,推行抖音等电商直播线上销售模式,打开农副产品销路,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畅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