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市委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深化“返乡兴村千人计划”,沭阳县率先启动第二批“乡村振兴新村干”选聘工作。
一是宣传发动“起步早”。该县抢抓春节期间本土人才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络、比对户籍和学籍信息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组织发动村(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对纳入人才库管理的人员进行“点对点”动员。先后编发专题微信5期,发放40余万张 “三务公开明白卡”宣传选聘政策,营造浓厚氛围。全县435个涉农村(社区)共有1551人报名,全县面试平均开考比例达到1:3.5,最高的村达到1:8。
二是组织领导“抓得实”。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工作方案,由组织部组织实施。将面试环节作为重中之重,把好选人关,围绕“乡村振兴、创业富民”统一命题,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县“两代表一委员”中安排考官,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面试乡镇,按照公务员面试程序和标准组织本次面试工作。3月19日,该县顺利完成面试工作,全县新选聘“乡村振兴新村干”435名,其中已有创业项目的162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149名,南京农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人,全日制研究生2人。人员到岗后,沭阳县所有涉农村(社区)大专以上学历的本土年轻村干部配备均达2名以上。
三是后续管理“跟得上”。挂职人选确定后,将通过微信、网站、“三务”公开栏等进行不少于5天的集中公示。期满后,该县将迅速开展岗前培训,并签订履职承诺书。挂职干部到岗后,根据有关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考核,任何单位不得抽借。力争通过强化创业扶持、培养锻炼、关心关爱等措施,把愿意扎根农村、奉献才智的人才引进村、培养好,对一年内无创业项目的将取消挂职资格,从本土人才库中及时补充调整,防止挂职变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