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部分村干部不优、不干、不正问题,近年来,泗阳县突出抓选育、建载体、优机制、立规矩,着力建设一支能为善为的乡村振兴基层骨干队伍。
抓“源头”、盯“车头”,解决村干部不优问题。聚焦“源头”,实施村干部梯次培养“薪火工程”。采取“三荐两评”方式,先后选拔950名村后备干部、155名村后备书记进行跟踪培养。分2批公开选拔452名本土大学生到村任职,破解村干部中青年人才匮乏问题。聚焦“车头”,实施村书记素能提升“强雁工程”。把村书记队伍纳入全县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实施“三年轮训”计划,分7期组织到苏州农干院等进行系统培训。围绕富民能力提升,连年举办“脱贫攻坚奔小康”专题培训班,县乡联动举办“富民论坛”235期。突出抓“弱”促优,每年排出19名“弱村”书记,在本乡镇内安排1个“强村”进行结对,通过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实现转化提升。
搭“舞台”、摆“擂台”,解决村干部不干问题。搭好干事“舞台”,让村干部动起来。设立“富民领航奖”150万元,出台“红创贷”金融扶持政策,深入开展“领头调结构”活动,并建立桃果、蔬菜、水产等6个产业微信群,组织晒项目、亮实绩。常态开展“五个一”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实行一人联百户、一卡连民心、一表征民意、一本记民情、一账惠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摆好竞技“擂台”,让村干部赛起来。围绕富民主题,开展村级“三比三赛”活动,通过比发展、赛增收富民,比产业、赛兴业壮村,比服务、赛固本强基,比出干劲、赛出业绩。连续10年开展村级“分档竞赛”活动,竞赛结果与村干部经济待遇、选拔重用、评先推优挂钩,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
重“防疫”、强“免疫”,解决村干部不正问题。注重“防疫”,立好规矩。实行村干部任前县乡两级联审制,先后取消96名“带病人选”资格。出台严格村书记双重管理“六条规定”、村干部负面言行清单40条,为村干部划定干事底线和纪律红线。增强“免疫”,挺起纪律。组织村书记到梁家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锤炼,每年安排县纪委书记和检察长分别围绕从严执纪、预防职务犯罪等进行专题授课,定期组织村干部到县看守所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切实增强村干部遵章守纪意识。建立月度督查、季度巡察、半年考核、年度述职机制,及时把不正的村干部找出来、踢出去,今年以来先后有8人因作风不实、群众反映差被清理出村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