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全域实施“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延伸组织链条,壮大先锋力量,集成区域资源,探索执法服务,开辟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新局面。
组织共建,筑强小区治理“桥头堡”。根据小区规模和党员分布情况,采用单独组建与区域联建结合的方式,成立小区党支部115个,实现组织覆盖到群众“家门口”。推行“交叉任职”,选派社区“两委”副职兼任小区支部书记,选拔优秀党员楼栋长、离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支部委员,吸纳具有党员身份的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负责人兼任支部委员,构建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三位一体”小区治理新模式。
党员共管,吹响先锋报到“集结号”。推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评议”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所在支部活动外,利用周末假期主动小区党支部报到服务,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小区卫生整治、爱心捐助、扶贫助困等活动,壮大社区服务力量。依托“党员e家”系统平台,小区党支部定期发布活动主题,在职党员主动报名参与,通过上传动态和图片展示服务成效,由小区党支部进行评价打分,评价结果反馈所在党组织作为年度党员民主评议、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资源共享,下好融合发展“一盘棋”。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与临近小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把“每月15日”定为社区集中为民服务日,驻区银行、学校以及区直部门进社区到小区先后开展“网络诈骗宣导”“书香润童心”等联建活动。成立小区“综合执法联动服务站”,探索“支部吹哨、街道调度、条块联动”党建引领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由小区党支部收集、梳理、分类居民的难事难题,及时“推送”给相关单位,打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部门壁垒,及时化解小区空间侵占、乱搭乱建、噪声污染、油烟污染等难题。去年以来,开展“执法进小区”114次,解决化解“遗留问题”超9成。
服务共促,绘就党群互信“同心圆”。升级“宿城楼长在线2.0”服务平台,开展“党员业主亮身份”行动,引导楼栋长、物业管家、热心党员、党员商家线上报到,让党员服务24小时“在线”。因地制宜制定社区阵地服务套餐,建立社会志愿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库,引导社区用好为民服务资金采取购买服务形式,经过征求意见、党群评议、申请审批等环节,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实施养老助残、爱心助学、法律援助等社会化公益服务。今年以来,小区投诉总量同比下降了38.4%,公众安全感指标提升至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