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宿城区全面启动“支书领头调结构”竞赛活动,制定责任、项目、培训和挂钩指导“四张”清单,找准抓手、集中力量,力求做好点、趟出路、带一片。
细化责任清单,描深问责红线。制定《“支书领头调结构”工作考核细则》,明确区直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和涉农村居党组织书记3类主体21项工作职责。区委组织部牵头履行“季度观摩评比、半年集中培训、年度表彰评比”等职责;涉农单位主要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服务保障;乡镇街道重点承担村书记的日常考核和调结构项目的跟踪推进;村书记直接负责生态高效特色农业项目的具体实施。区直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履责情况纳入全区目标考核体系,村书记领头调结构工作情况与村书记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表现优秀的择优纳入职业化村书记管理体系。
排定项目清单,拉开推进战线。坚持“因地制宜、适销对路”原则,鼓励村书记采取自办、合办或招引等方式,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调结构项目,重点种植绿色优质、高附加值、市场紧缺、有推广价值的经济作物。调结构项目经“书记申报、乡镇初核、专家会商”后,按照“定地点、定规模、定产品、定序时”的要求制定推进计划,在区委组织部统一备案,挂图作战,扎实推进。目前,134名涉农村(居)书记已排定调结构项目157个,其中94个项目进入土地流转等具体实施阶段。
配置培训清单,找准发展路线。制定村支书领头调结构专项培训计划,面向村级党组织书记,计划年内开展专题集中培训2期、送课上门4批次,每周通过微信推送扶贫政策、农村发展、高效农业等方面知识汇编。面向农业大户,实施科技入户“百千万”工程和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重点培育100名核心示范户、带动1000名骨干示范户、帮助1万名成长型示范户,同时,推进远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罗圩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庄稼医院”,作为连接省级院校和农户的桥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运用及转化。
建立挂钩清单,丰富工作连线。按照“村书记+联络员、乡镇+技术指导”模式,为村支书领头调结构配强保障力量。联络员在区直涉农部门、乡镇农经中心中层以上干部中择优遴选,重点为村书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帮办服务,联络员履职情况由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办会同乡镇党委联合考核,对调结构项目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的,按50%比例评定年度考核优秀。技术指导由乡镇党委根据当地经济作物类型在农业院校选聘,选聘专家择优申报宿城区拔尖人才引进计划,根据表现给予5-10万元奖励。目前,该区已选定97名村支书领头调结构工作联络员,与21名农业领域专家签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