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定类定岗定责”规范年轻干部实践锻炼

时间:2025-07-06 00:00 作者:XXJBW.COM 字数:886字

宿城区建立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定类定岗定责”管理机制,以培养对象、岗位安排和管理责任的规范设置,确保实践锻炼有计划、有指向、有规矩,取得实效。

锁定“四类群体”,明确锻炼目标。面向“35岁以下科级干部、拟提拔干部、重点培养中层干部、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四类群体,实施“四百”培养工程,即“35岁以下科级干部100%有外挂工作经历、拟提拔干部100%有一线工作经历、重点培养中层干部100%有上挂工作经历、新录用公务员100%有基层锻炼经历”。梳理“四类”干部信息,按照3年完成“四百”培养的总体目标,建立实践锻炼实施清单,倒排计划,销号管理,保证全员参与。同时,每年初根据干部调整和公务员录用情况更新清单,当年内安排锻炼,实现动态管理。3年来,累计选派2批36名干部赴苏南发达地区挂职学习,32名干部接受换岗锻炼,294名干部到一线岗位锻炼。

选定“六种岗位”,找准锻炼平台。规范实践锻炼岗位设置流程,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开展需要向区委组织部提出接收干部锻炼申请,区委组织部联合人社、编制等部门,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工作推进、任务负荷和预期锻炼成效后,向区委递交是否作为实践锻炼岗位的建议。区委根据调研建议,综合考虑中心工作需要,重点围绕建成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决定是否列为干部实践锻炼定向选派岗位,从“四类”干部清单中选派干部接受锻炼。目前全区已选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信访维稳、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和文明城市创建6类锻炼平台。

确定“三方责任”,严格锻炼管理。制定“定岗选派、三方联管、专项考核”的干部实践锻炼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组织部门、派出单位和用人单位“三方”管理职责。组织部门负责锻炼的总体协调和干部的管理考核,重点做到“两定一鉴定”,即:对每批锻炼干部,定岗任职、定期座谈,锻炼结束后对表现情况作出鉴定,存入干部本人档案。派出单位主要负责锻炼干部后方管理,解决干部家庭和原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干部无后顾之忧。用人单位承担锻炼干部日常管理职责,提供相应业务培训,并安排专人负责传帮带,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与锻炼干部谈心谈话,帮助锻炼干部进入角色、快速成长。

宿城:“定类定岗定责”规范年轻干部实践锻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