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泗洪县充分集聚人才资源,发挥乡村干部、党员乡贤、乡土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治理、丰富乡村文化等提供人力保障,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干部成为群众致富“领头雁”。开展“支书领头调结构、支部领办合作社”竞赛活动,鼓励村书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领头抓产业布局、领头推动土地集中、领头创办项目、领导搞好服务流通,示范引领广大农民调结构促增收。同时,积极推动支部建在合作社引领强村富民,党员干部带头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党支部帮助合作社规范运营、提升效益,真正实现“地增效、户增收、村更富、民受益”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294个涉农村书记,已创办调结构项目的有287人,共创办各类项目369个,涌现出一批碧根果书记、小龙虾书记、螃蟹书记,累计带动8700余名党员群众就业增收。县里对20个“双带”好支书、富民好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最高奖励达15万元。
党员乡贤成为乡村治理“润滑剂”。对照《关于加强新时期乡贤队伍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有较强党性修养、有较好群众口碑、有一定组织能力、有较重家乡情结“四有”选人条件,规范公开推荐提名、村(居)党员大会表决、乡(镇)党委讨论、县委组织部备案四个程序,从党代表、人大代表、五老队伍和有威信的党员中为全县选配424名乡贤。建立乡贤理事会、乡贤工作室,制定带民风、议政事、做公益、促和谐、助发展五项工作职责,增强农村群众的“自组织”能力。利用乡贤文化墙、乡贤馆,发布乡贤义举榜,举行乡贤故事会、拍摄乡贤专题片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村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乡土人才成为本土文化“守望者”。组织农业领域专家下乡开设特色“农匠”培训班,传授生产经验、解决常见难题;组织县内泗州戏、苏北琴书、刻纸门花等非遗传承人进城开设兴趣班,现场表演示范,帮助提升技艺水平。结合县域“2+1”主导产业发展,举办电焊、缝纫、机械操作等工匠技能比赛,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正能量。组建乡土人才工作室、行业协会,建设乡土人才创业孵化基地,拓宽产品营销渠道,当好产业发展的领路人。乡土人才通过自主创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帮助脱贫致富,对辐射带动人数多、成效显著的,给予2万-5万元奖励。2017年,全县共有36人入选市级以上人才项目,43名乡土人才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带动465名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