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城区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从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入手,采取区域联建、融合网格、功能下沉等方式,切实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水平。
区域联建,把组织建设推进到经济发展一线。按照“1+N”的组织架构,在产业园区、城市商圈、特色街区等建设依托关键节点的辐射型组织体系。“1”即依托园区、商圈、街区企业,成立区域党建联盟,建设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图书、有制度、有远教设备、有公开展示的“八有”活动阵地。“N”即根据经营业态和布局特点,分不同区域、不同楼层、不同行业向园区、商圈、街区的“两新”组织进行覆盖。除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管、阵地联用、活动联搞外,党建联盟统一设立党群议事会,为公共停车区域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维护等跨部门难题解决提供议事平台。
融合网格,把组织网络覆盖到社会治理前沿。按照便于管理原则,在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组建网格党支部、邻里党小组,并推选党员楼栋长,使党的组织下沉到小区、拓展到楼宇、延伸到居民。统筹用好街社干部、“五老”党员、“两新”党员等资源,按照3-5人标准配齐配强网格支委班子。党建网格全面融合综治网格,按照“1+1+N”,即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若干名兼职网格管理人员标准充实网格力量。同时,推进网格支委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逐步完善以网格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公司、党群议监会为主体的“一核三体”工作机制。
功能下沉,把组织管理延伸到基层党员身边。主动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阶层快速发展形势下党员流动性增强的特点,创新设立功能型党组织。功能型党组织包括“一线工作、阶段任务、邻里共建”等类型,一线工作型主要面向城管环卫、交巡警等从事一线工作的党员,通过行业主管单位下沉挂钩联系,实现相关领域一线党员在一线开展组织生活。阶段任务型重点面向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阶段性重点任务,分标段、区域等设立临时党支部,做到“党员向着群众走,支部跟着党员走”。邻里共建型重点面向在职党员,以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在职党员为主体,在社区党委框架下设立,为在职党员到社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搭建的健全组织体系和履职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