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宿城区深入探索专职村干动态管理机制,通过严把准入标准、强化岗位跟踪、深化考核激励,逐步构建完善村干部完整的培养链条,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从严把关,严格准入门槛。建立统一专职村干准入门槛,明确年龄、学历、年度考核等4条硬杠杠,综合党员群众、条线部门、村干部等3个方面评价,联合纪委、公安、信访等部门,形成一揽子计划,构建完善的准入体系。面向现有村“两委”成员,按照“推荐、考核、研究、公示”的程序,有序开展专职村干的选聘,针对村居现有职数比例和村情实际,因村设岗、因镇分析,选聘全过程在村级“三务”公开栏公开。按照先行试点、广泛推广的原则,实现专职村干选聘乡镇村居全覆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村干专职化建设全覆盖。
全程跟踪,规范任期管理。建立专职村干“1对1”指导机制,为每个专职村干配备一名职业导师,可由乡镇三套班子领导担任,在思想意识、村居事物、作风建设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完善村干部线上档案系统,增设专职村干档案库,一人一档,将奖惩情况、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全部纳入,动态跟踪管理。建立立体培训机制,纳入村干部全覆盖培训,同时组织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业务能力、致富能力、化解矛盾和处理问题能力,形成能力缺口和培训供给的精准对接。
差别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专职村干考核机制,每年开展一次考核,广泛征求村干部、党员群众、乡镇部门、村党组织书记等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纪委、公安、信访条线信息,并开展政治15评,形成综合评价。凡是综合评价不合格,退出次年职业村干队伍,并严格标准开展递补;对于表现优秀的职业村干,在年终考核等次、考核报酬、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形成激励导向;在换届中,优先推荐专职村干作为村书记后备人选,打通上升通道和职业壁垒,构建完整成长链条,激励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