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豫区顺应农房改善新变化,进一步强化组织引领,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党建模式,创新优化基层组织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及党建富民体系,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发展。
优化基层组织体系,建强引领乡村振兴“桥头堡”。依托全区55个农房改善项目,充分考虑人口规模、覆盖面积、历史沿革等因素,分批有序将原有129个涉农村居优化调整为56个新型农村社区,依法规范理顺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监督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四个关系”。成立新型农村社区党委,下设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及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优居、网格治理、富民增收等5个专职岗位,构建“一委两站五岗”组织架构。分岗制定职责清单,将社区“两委”成员明确到岗,实行部门牵头指导、乡镇条线联系、分岗分级考核。在2019年全区综合考核到村指标中,第一批成立的28个新型农村社区排名均位于第一方阵。
创新队伍建设体系,锻造推动乡村振兴“主力军”。全面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成立区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划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项用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现村书记“编制化”管理;在乡镇(街道)设立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将其他“两委”干部纳入实行“企业化”管理。着眼“两委”换届,在原有1151名村(社区)干部中择优选优,精选618名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素质优的村干部进入新“两委”班子,实行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区乡共管”,其他“两委”干部“备案管理”。制定“四岗20级”薪酬体系,在村工作10年的副书记基本工资可达副科级干部水平,其他“两委”干部可达事业单位水平,探索建立村(社区)集体经营管理绩效与收入挂钩机制,推动村干部队伍“选得优、干得好、留得住”。
健全党建富民体系,打造促进乡村振兴“加速器”。抓住农房改善契机,整合1.5万余亩宅基地复垦、土地流转过程中溢出土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按照10—15个新型农村社区配建1个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先后建设工业园区4个,带动8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创建“支部+电商”党建富民示范点67个,350种地产品上线销售,农村电商销售额达23.1亿元。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挂钩单位帮扶、固定资产盘活等方式,引导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集群、三来一加等项目216个,2019年村集体收入均超过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