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宿城区以健全能上能下机制为突破口,创新方式手段,让“熬”的熬不起、“混”的混不开、“躺”的躺不住,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建机制,鲜明亮出“下”的“标度尺”。鲜明强导向,健全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倒逼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不振、作风不实、能力不足等问题,出台《宿城区发现识别“三不型”干部分类分期管理推进“能上能下”实施意见》,鲜明“德不配位就去位、才不适岗就调岗、状态不佳就换人”的导向。划出硬杠杠,围绕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会干事等方面,探索不在状态躺平型、不敢担当溜肩型、不胜任现职弓背型“三不型”干部“下”的机制,明确得过且过、推诿耍滑、拈轻怕重、作风慵懒等20种负面清单。挖掘活案例,对难以细化的情形,通过“现身说法+典型案例”等方式,选树“四敢”典型案例19篇,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干部汲取教训,让干部“下”的情形更加直观具体,让干部“上得明白、下得服气”。
明依据,用准用活“下”的“测量尺”。拓宽发现识别渠道,拉长考核“焦距”,分类围绕政治素质、担当履职等工作面情况组建“共性知情人”队伍,围绕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等社会面情况组建“特定知情人”队伍,从不同角度推荐需“下”的干部人选。单位直接“点”,根据干部工作状态、发挥作用情况,组织单位“一把手”署名提出“综合表现靠后”干部。满意度专项“测”,深入区直单位、镇街,常态化组织机关干部、服务对象逐人评价画像推荐“不适岗”干部。条线部门“评”,上级主管部门或协管部门根据履职情况、督查推进中发现的问题,点出“表现较差”干部。巡察督查“筛”,综合运用纪检等部门信息共享通道,形成“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数据库。组织综合“任”,实施领导干部分类量化考核,每年收集乡科级干部实绩1万余条,研判后掌握干部“负重指数”。2022年以来,收集“三不型”干部信息20余条,推动3名群众不认可、工作干劲不足、涉及问题线索的干部“下”。
立宽严,常态高悬“下”的“惩戒尺”。强化“跟踪式”监督,开展新提任干部“关爱护新”、年轻干部“关爱护苗”、重点领域岗位干部“关爱护津”全方位监督“关爱护行”,组织新提任干部签订履新承诺书并赠送关爱读本,对67家单位行政许可等9大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重点领域岗位干部关爱报备,形成履职风险岗位目录清单。常态“谈心回访”机制,分级分类开展鼓励谈、安慰谈、引导谈、提醒谈、警示谈,对受处分干部定期组织关爱跟踪回访教育,及时为干部甩包袱鼓干劲。打通“下后再上”渠道,出台《“瑕疵”问题干部重新任用和进一步使用实施方案》,对受到组织处理或不适宜现职“下”来的干部,影响期满、实绩突出、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重新使用。近年来,对3名因大胆履职出现轻微失误瑕疵并主动弥补错误的干部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