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村干部专职化的有益实践之实绩导向

时间:2025-07-06 00:00 作者:XXJBW.COM 字数:747字

今年以来,宿城区探索实施专职村干“百村千人”计划,将“实绩导向”贯穿于选拔、管理、考核等各个环节,构建了导向鲜明的专职化村干部建设模式,村干部队伍活力、能力、潜力得到大幅提升。

突出实绩选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在选任专职村干过程中,坚持不唯条件、突出实绩的导向,设定年龄、学历等条件,结合民主测评、实绩评定情况作出综合决定,对符合条件且实绩合格、不符合年龄条件但实绩评定优秀的予以选任,对符合条件但实绩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选任。试点乡镇严格个人自荐、民主测评、实绩评定、党委研究等环节,在131名推荐人员中共选出95名专职村干,选任过程中,因条件符合但实绩评分不合格未被选入的14名,年龄条件不符合但实绩评分优秀被选入的10名,真正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纳入到专职村干队伍。

突出实绩定酬,实现定补误补调整。结合工作实绩和各方测评,让实绩突出者入围专职村干享受定补待遇,让实绩不合格的一般“两委”成员享受误补待遇。试点乡镇先后共调出不符合条件的原定补干部40名,实绩评分不合格的原定补干部12名,调进符合条件且实绩评分合格的原误补干部9名,不符合年龄条件但实绩评定优秀纳入专职村干管理的10名,打破了职务、资历的限制,树立了鲜明的实绩导向,推动了“定误补”流通,让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有位子、有实惠。

突出实绩考评,畅通队伍“进出”通道。建立年度考评机制,综合村干工作量、工作实绩、各方测评等情况,对村干部进行实绩评定,对工作实绩突出、履职成效明显、群众评价满意的专职村干继续保留身份,对实绩评定不合格的、履职成效不明显、群众评价不满意的专职村干,及时予以退出,并从考评优秀的其他“两委”人员中有序补充,保持专职村干队伍动态平衡,实现专职村干队伍有序“进出”,真正实现“优者上、庸者下”。

宿城:村干部专职化的有益实践之实绩导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