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洪县持续挖掘、升级、用活本土特色干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以大王庄干部教育中心为核心的“一核多强”现场教学矩阵,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四有”课堂,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多样化、特色化水平,不断从“外出集中培训”向“本土常态教学”拓展。
办好“有故事”的红色课堂。全面提升大王庄干部教育中心、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的设施建设,打造党性教育“红色磁场”。组建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兼职讲师队伍,围绕老一辈革命家在泗洪战斗生活足迹以及“铁军精神”的生动体现,深入教学点查阅档案,挖掘感人故事,提炼适合干部培训的教育意义,开发《四师与百姓的军民鱼水情》等特色课程,讲好本土“红色故事”。
办好“有体验”的实境课堂。坚持开展“体验式”实境教学,依托大王庄干部教育中心19处故居旧址,积极探索开发《彭雪枫战地家书》《淮北四老太》等情景剧,完善“印刷《拂晓报》”等特色体验项目,增强党性教育吸引力、感染力。打造提升朱家岗烈士陵园、“春到上塘”纪念馆、洪泽湖水上战斗遗址等23个现场教学点,开发包括水上体验教学在内的30余节现场党课。组织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县委党校、各教学点所在单位集中研讨现场教学讲稿,持续改善提升现场教学水平,增强“身临其境”表现力。
办好“有传承”的文化课堂。一方面,持续开发完善《讲好四师抗日故事 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上塘大包干的风雨历程及其时代价值》等专题课程,传承红色奋进力量。另一方面,将现场教学线路设计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亮点以及地域文化相结合,让学员从新四军四师在大王庄的故事中学习铁军精神,从稻米文化馆中感受农耕文明与科技发展,从双沟百年老窖池和酿酒车间中感受泗洪酒文化,从古汴河赛龙舟、百里湖湾生态廊道中了解水文化的历史人文内涵和生态价值,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互相搭配,提炼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泗洪特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推动泗洪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
办好“有创新”的实践课堂。将改革创新谱写“春到上塘”新传奇、洪泽湖生态修复(“两山”理论泗洪实践)、垫湖村新型社区建设等泗洪特色实践融入教学线路,形成泗洪农村改革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之路、工业经济突破之路、生态绿色发展之路等多条市级创新实践专题精品教学线路。同时,立足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定位,聚焦绿色转型发展亮点,设立白鹭湾生态大讲堂,开发《“绿票”交易泗洪实践》《“满仓贷”延展生态产品价值链》等配套课程,集中展现泗洪生态保护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