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区域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民生领域人才基础薄弱等问题,宿城区实施民生人才强基工程,探索创新民生人才引、育、用办法机制,加快补齐民生人才短板。
“打破常规”引,提升人才总量。明确将民生人才强基工程纳入未来5年区委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定区级《“十四五”民生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编排年度民生人才“需求清单”,每年引进教育、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人才不少于500名。举办青年民生人才集聚行动,前往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宣讲会、招聘会,采取“定向委培”“定点培养”等方式,对接联系南京医科大学、矿业大学等医学生来宿实习锻炼、提前签约。与中国矿大、华东师范等24所高校联动,每年举行校园 “菁英”人才评选活动,引进急需紧缺优秀青年人才。
“拓宽路径”育,提高人才层次。建立民生人才培育优先保障机制,支持人才进修培养、能力提升。每学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师跟岗锻炼”,遴选骨干教师、优秀校长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木渎中学等名校挂职跟岗、拓宽视野,选派主任医生、学科带头人到省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进修学习,提升职业技能。联同学院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实行优秀民生人才免考入学,修满学分、考核合格后颁发继续教育学历、学位证书,在省内学历互认、证书互认,提升文凭学历。举办“宿城工匠”评比活动,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技能大比武,每学年举办“名师说课”大赛,推荐150余人次获评省、市级名医、名师称号。
“不拘一格”用,提振人才活力。加大资助力度,支持民生领域人才创新项目与产业人才项目享受同等奖补政策,给予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设立1亿元改革创新引导资金,支持名师打造名课、名医建设名科,并在职称评聘、选拔任用、学术评比、表彰奖励上给予倾斜,为人才成长提供长期稳定支持。设立名医、名师编制周转池,采取特设岗位、面试进编等方式,统筹争取200个全拨事业编制,专门用于教育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畅通职业发展向上通道。优化人才评价方式,放宽年龄、学历等刚性制约,开通特殊人才项目申报绿色通道,今年以来147名民生领域“偏才”“专才”破格评为“钟吾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