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链长”进校拓延人才产业链

时间:2025-07-06 00:00 作者:XXJBW.COM 字数:954字

今年以来,宿城区开展“链长”进高校活动,精准引进产业链亟需紧缺人才,深化校地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人才链补强延长产业链。

绘制产业人才地图。紧扣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激光装备等十大特色产业链,编制产业人才“需求地图”和高校人才“供给地图”,开展人才结构及分布分析,为产业快速匹配合适人才,建立产业链人才数据库。产业人才“需求地图”聚焦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需要,对各条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动态掌握产业人才需求、分布区域、专家信息、产业情报、产学研合作等线索。高校人才“供给清单”围绕构建尖端人脉网,在上海、武汉等高校集中地区设置6个驻外招才局,精准对接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21所“985”“211”高校,全面掌握高校产业关联人才分布情况、人才培养与培训、技术成果交易与转移等信息,确保每条产业链对接联系10名院士后备人才、20名35岁左右青年人才和创业型人才、30名青年技术人才。

拓宽校园引才渠道。开展以才引才,聘请93名已落户青年人才、柔性合作高校教授担任“宿城引才大使”, 发挥学缘优势,在校园招聘活动中“现身说法”,推介宣传人才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来宿创业就业。开展以赛引才,在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梧桐引凤”人才创业创新大赛,设置激光光电、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7条主导产业链人才赛道,为优秀项目提供金融扶持、创业辅导等孵化服务,促进人才项目同步落地。开展以投引才,成立长三角人才“飞地”,在上海建设协同创新基地,吸纳高校科技人才对产业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和产品试验,形成“工作生活在上海、服务贡献为宿城”的引才模式。

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推行联动式高校人才培养,建立“武汉大学—宿城激光产业园”“中国矿大—纺织服装产业园”实践教学基地暨就业实习基地,开设武汉大学“激光班”,联续7年举办大学生暑期见习实践活动,5年内定向引进产业链人才2000名。实行协同化科技成果转移,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奖励高校人才攻坚产业“卡脖子”难题、研发核心技术,形成“揭榜挂帅”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西城大厦、激光产业科技综合体,推动院士创业项目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落地转化,承接产业科技前沿成果。今年以来,对接联系合作国家级人才26人,承接转化最新技术成果36项。

宿城:“链长”进校拓延人才产业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