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豫区坚持人才为要,不断强化人才导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扎根宿豫、创业创新。
用活本土人才。组织开展区“四名四优”本土拔尖人才选拔,储备一批能够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本土人才,六年来累计选拔储备本土拔尖人才250余人,推荐入选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85人,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养对象28人。以“本土拔尖人才服务月”“本土拔尖人才师徒结对”“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论坛、技艺技能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引导本土人才到社区、车间、农村等一线服务200余人次,结对指导一般乡土人才342人,通过“传帮带”形式帮助普通人才快速成长成才。
留住自家人才。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制定人才“三单一库”,对人才需求清单、引才资助清单、人才服务清单以及人才资源信息库等内容实行动态更新。认真落实“领导联系专家、企业人才帮办”等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切实为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解决产品推广、金融贷款等难题,提供项目申报、职业发展等指导建议。优化人才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帮助协调解决住房安居、家庭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难题,为105名优秀人才提供个性化免费体检和医疗服务,为38人解决住房问题,为43人发放“购房券”232.6万元。
吸引外来人才。先后出台《宿豫区重点领域“百千万”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文件,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加速各类人才集聚。发挥科技镇长团资源优势,先后组织企业赴中国矿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举办“汇智宿豫·共创未来”产业峰会,推进省市两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特色产业储备高层次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
重视青年人才。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环境,积极组织青年人才申报省“苏北紧缺急需人才计划”、市“人才购房券”,同时区“人才10条”分别给予人才生活、租房、能力提升等各类补贴,减轻生活压力。注重年轻干部蹲苗历练,分批次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展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等“四个一线”的重点、难点岗位任职,在已经选派135名年轻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重点示范村“振兴”书记、小区“第一书记”的基础上,继续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作为年轻干部墩苗培养的重要平台。
尊重银发人才。建立“银发人才库”,聚焦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动征求老干部意见,引导他们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组建“银发专家团”“银发艺术团”,结合老干部自身特长,组织老干部参与服务脱贫攻坚、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等活动,开展送戏下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鼓励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参与“为社区党建献计献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共空间治理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