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三链同构”助推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2025-07-06 00:00 作者:XXJBW.COM 字数:1223字

近年来,宿豫区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战略,同步构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着力解决人才紧缺、创新乏力、产业不优等实际问题,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

激发人才“磁效应”,构建高端“产业链”。政策精准稳固人才的产业“磁源”,聚焦医药和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出台《关于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涵盖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等人才新政26条,成为产业人才集聚的“吸铁石”。平台升级拓展人才的产业“磁场”,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新建新材料科技城、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筑梦小镇等科创综合体5个,先后创建和获批省级科研平台11个,建成江苏赛利克玻璃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3个,不断提升高端产业及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力。项目提质释放人才的产业“磁力”,连续8年组织实施区“英才计划”,为70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启动提供资金支持。近3年来,共入选省“双创人才”12人,省“双创团队”2个,科创中心、新材料研究院、医用组织战略储备库等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产业项目在宿豫“落地开花”。

铺设引才“快车道”,编织产业“人才链”。围绕产业链上游,集聚领军人才。瞄准园区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需求,推动校地校企合作,连续3年举办“汇智宿豫 共创未来”系列人才峰会,邀请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走进宿豫。帮助企业成功对接“万人计划”“国家杰青”“国家青千”等高层次人才61人。围绕产业链升级,集聚骨干人才。依托技师学院,引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自主评价,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同时创建“朱秀玲名师工作室”“张红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型人才示范引领效应。围绕产业链基础,集聚本土人才。以“四名四优”本土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通过强组织、优政策、抓带动,下好“乡土人才”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先手棋”,大兴瓜蒌、新庄草莓、曹集金银花、陆集芦蒿等一批高效农业已成规模,全区现有种养殖能手等新型职业农民近万名。

激活储才“蓄水池”,打通用才“创新链”。创新储备模式,针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需求,成立互联网人才交流中心,每月开展2次招聘活动,推行“统一发布+集中面试”的一站式招聘模式,灵活批量招引优秀大学生。创新培育模式,采取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方式与技术院校合作,先后开设“京东班”“北斗班”等企业定制班,推动学院与阿尔法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学院·阿尔法学院”,通过建立实践基地、联合申报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定制教学课程等合作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创新交流机制,打造“人才储备银行”,成立人才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以事业岗位为主,面向名校优生等优秀人才群体定向招录,实行统筹集中管理,设置流动岗位,实行因需寻人、量才使用、动态调整,目前已安排3批次32名专业人才到经济发展、城建规划、扶贫开发等关键岗位工作。

宿豫:“三链同构”助推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