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阳县按照“引进急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资源、分类设档、搭建平台、考核激励等形式,不断激发人才工作活力。
整合资源,在“建”上下功夫。建立大数据库,包括基础性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镇长团三大板块。基础性人才数据库主要包括泗阳籍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基本信息、所在院校及专业、就业意向等信息。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全面记录引进人才与企业合作项目情况,定期跟踪项目进账,开展绩效评价。科技镇长团数据库包括成员个人信息及其后方单位两大部分,分为个人研究领域、所在学院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科研合作方向等4大类。通过建立大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域内人才储备与发展状况,最大限度发挥人力和智力资源效用。
分类设档,在“引”上重实效。结合企业质态、发展前景、对人才重视程度等因素,分类服务企业引才,提升人才工作实效。对全县规模以上科技成长型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所属产业发展趋势,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柔性对接高校专家教授入企指导、开展项目合作。对于运转正常、质态一般的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分领域招引高技能人才、深入挖掘本土专业人才,助推企业快速发展。对于刚刚起步或投产在建企业,对接各地职业院校引进技术工、发布简章招引熟练工,帮助企业夯实基础、迅速成长。
搭建平台,在“育”上拓渠道。实施校企联建,为人才发挥打造多级平台。与南大、苏大联合开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MBA精品课程班,组织赴清华大学研修培训。全面推进院士、博士后、研究生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三站两中心”建设,创建全市首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建立4家研究生工作站,为优秀人才成长拓展发展空间。
考核激励,在“考”上强措施。在考核对象上,按照人才工作的不同性质,对乡镇街道、产业园区和县直单位,实行不同的考核体系和评分标准。在考核内容上,分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促进各方面力量重视人才工作的基础上,更注重数据的刚性约束,同时,设置可加分项目,充分激发各单位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考核指标上,根据部门职责和辖区经济发展水平,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实行差别化考核激发人才工作活力。(泗阳县委组织部 孙超)